反其道而行之?
(资料图)
如果说你永远猜不透一个品牌在想什么新奇的事?那这个美名很大程度上我要送给索尼。
N年前,当人们还在讨论被砍掉的3.5mm耳机线,AirPods Pro甚至还是个未知数时,索尼就已经突破行业常规带来了第一代降噪豆。如今,好像是个音频厂商就要搞个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分杯羹,黑科技频出的索尼又天马行空的对扬声器单元下起了手,“大刀阔斧”的带来了索尼开放式真无线耳机LinkBuds(以下简称LinkBuds),意思是,在不干扰听歌的同时还能清楚获取环境音。
有人说,这是跟大家对着干吗?
No,应该说是一种前瞻力,或者定义为有实力拿下全场景的产品力,为什么?
因为它是索尼。
脑洞永不止,创意永不停
其实,对LinkBuds的印象在早前它发布的时候就颇深,因为那时有不少人给它起了个听起来就很美味的名字,“甜甜圈”。
直到上手的时候,我才觉得这家伙可不止散发拟物化的“甜”味。它拥有极超前的工业设计,或者用先锋和“脑洞大”来形容也不为过。从视觉上来看的话,LinkBuds由球体和环形构成,而就在这个具有十足辨识度的小巧一体化的球体+环形中,索尼放置了电子元件和发声单元。
这个环形就是开创性的振膜中空设计,内部是钕磁铁。
对我而言,LinkBuds是一款突破产品逻辑的耳机,它另辟蹊径,为真无线开放式耳机或者说造型“别致”的平头塞带来了存在即合理的解释,而且这种方案之新颖,甚至让人大彻大悟到,真无线耳机原来也是可以打破固有形态、为主流市场注入强心剂的。
佩戴起来比入耳式更舒适
虽然入耳式耳机几乎占据了耳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水涨船高,最为常见的就是佩戴时不舒适、导管过大容易脱出耳道、耳压和听诊器效应等。
怎么解决呢?
索尼这次甚至连类似AirPods的半入耳都没考虑,直接将不入耳道的LinkBuds摆在了用户面前。也恰是由于耳道没有被塞入,LinkBuds不会出现被人诟病的耳压问题,当然入耳式耳机常被人吐槽的听诊器效应也被完美杜绝,而不入耳的设计从根源上对听力保护和用耳卫生等方面也有着绝对优势。
最重要的是,它真的不会掉!
就像我所说,LinkBuds在工业设计方面出类拔萃,这也体现在更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的耳撑方面,其实目前市面的无线耳机固定方式,无非是类似BOSE的鲨鱼鳍、AirPods Pro的小腔体等。因为造型原因,LinkBuds的使用对新手来说会更特别,考虑至此,索尼为其带来了相对而言更为牢固的弧形耳撑,耳撑尺寸包括XS、S、M、L 和 XL,不同的尺寸可以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只要正确使用就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将耳机固定在外耳道,而完全无需担心脱落。
由于机身十分小巧,相比传统大腔体耳机,LinkBuds其实非常适合耳道较小的女生,反正对我这种日常使用AirPods Pro最小尺寸耳套也会掉的小耳道来说,LinkBuds在佩戴时算是“存在感”超低的类型,相比动辄机身露半边的大腔体,整体呈现“微型”的LinkBuds佩戴舒适感相当高。我的个人体验就是,在佩戴时环形单元可以贴合外耳道,整副耳机戴起来的舒适度的确要高出入耳式耳机不少。而且不夸张地说,佩戴LinkBuds聆听音乐时的“通透”感让它更像是具有空间感的音源,而不是一副带来“异物感”的耳机,潜吹一下,LinkBuds还是欧阳娜娜同款哦。
小机身同时也换来了更小的充电仓,这也让LinkBuds变得更易携带。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仓盖没有选用磁吸式,需要手下压锁定。不过,这种物理式的锁扣设计相对磁吸来说更显牢固。
LinkBuds,让内外世界聆听更“通透”
对比入耳式耳机来说,LinkBuds更强调内外世界,开放式耳机在声音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这也是很多年前平头塞备受追捧的原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LinkBuds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更耐听,声场会更大,久听不累之余,整首歌也会更通透自然。如果说开放式耳机能让你感觉歌手在舞台中央听歌,入耳式耳机就会让人觉得四面都是墙。对我来说,LinkBuds是真正在开放环境下也能听到“好”声音的100%通透,如果真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更好听的“通透模式”。
LinkBuds在音乐受众方面还是更偏向大众式的流行调音,但由于开放式的设计,势必会影响低频量感。不过,对于喜欢流行、人声的用户来说,LinkBuds在更强调中频的人声方面表现出色,细节和层次感甚至可以在这个价位中战胜不少TWS耳机。高频方面没有明显的毛刺,对我个人而言还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准。LinkBuds毕竟是开放式耳机,漏音问题还是受到不少关注。但我使用下来的感知是,只要开启到正常音量(大概iPhone音量条一半再少一点的程度),在一臂左右的距离,旁人是听不到你在播放什么的,当然你非常把音量条拉满那当我没说(这里非常不建议开大音量,对听觉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当然,如果有更多需求的话,比如想要低频增强,仍然可以通过索尼适配Headphones Connect App中的均衡器找到你想要的声音。
除了听音需求外,通话质量也是我所注重的一点,在通过实际使用后,个人觉得只要不是太嘈杂的环境,在通话时对方可以很清楚的听到我的声音,这点有时比半入耳的AirPods还要强
相较物理降噪和主动降噪耳机,真“通透”的LinkBuds让用户在办公场景中佩戴耳机工作时不再尴尬,毕竟谁也不想在领导喊话的时候,戴着耳机的你一脸迷茫。而在室外,这种更“通透”、能听到周遭环境音的技术点,也让过马路、散步等户外活动变得更安全。总之,如果需求明确,比如想要耳道没有阻塞感,想要在办公室听音乐,想要在户外将环境音与音乐同时获取,那么LinkBuds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更显智能的LinkBuds
对我来说,除了开口说话音乐就会暂停的“智能免摘”和可以根据环境声调节的“自适应音量控制”外,第一次出现的“广域点击”让我感受到了索尼在外观之余的另一大交互黑科技,只要通过“Headphones Connect App”开启,就可以轻触靠近耳机的脸颊部位进行操控,相比更偏物理性的按键和触控,这倒颇有些人工智能的意思。
这里提一嘴,别看Headphones Connect App功能丰富,但使用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下载后根据官方指导注册就可以进入APP。
整个页面逻辑清晰,进入主页面后,可以看到4大块功能显示,分别是状态、声音、系统和服务,我们前面提到的自适应音量控制和广域点击都可以在第三屏的系统中找到,如果你想要让耳机跟据环境音自动调节耳机声音大小,只需开启按钮即可,如果无需根据环境频繁切换音量,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操作关闭。此外,交互区域不限于耳机本身的广域点击也可以在这一屏操作开启或关闭。其实这个功能非常黑科技,如果你有幸购入,就会轻松感知在耳朵周围区域也能进行操控的神奇。
具体包括双击左耳可使用区域可以进行语音输入/取消、接听电话/完成接听电话的操作、三击可以播放/更改QQ音乐列表、拒接
具体的点击位置可以参考图例:
双击右耳可使用区域可以调高音量/接听电话,三击可以调低音量和拒接。
具体的点击位置可以参考图例:
最后,说几点注意事项,尽管LinkBuds在搭配电池仓使用时可以做到12小时左右的续航,但它仍然需要“补血”充电。那么就要注意,LinkBuds是需要把耳机放置电池仓后,听到“哒”一声才算是放置成功,由于刚开始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一度以为LinkBuds充不进去电。还有就是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组合结构,佩戴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耳撑,并做到正确的佩戴,下图为编辑佩戴效果,可作参考。
不要创造需求,要问适不适合
其实在AirPods Pro、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大火之后,不少人为创造需求应运而生,觉得自己就应该买入耳式或者降噪耳机,但实际使用中才发现,入耳佩戴不舒服,降噪的某些特性其实并不适合日常通勤的自己。这倒颇有些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既视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二者是从属或者替代的关系,因为从本质上来讲,LinkBuds所代表的开放式耳机与降噪耳机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它们适用
于完全不同的场景,比如可以居家的大耳、可以隔绝恼人噪音的降噪、通勤路上更安全的LinkBuds..
当然,哪个更适合你,还需要自己来选择罢了。
最后的最后,从佩戴感上来说,LinkBuds对小耳道女生的友好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尤其在带来美观度、先锋感的同时还完美解决了大腔体对耳道的挤压。起码对我来说,终于可以告别一回头耳机就要掉的尴尬,想要稳稳呆在耳朵里,LinkBuds肯定是最优选了,有图有真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