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ar(1)黑色特别版:站在时尚与科技的路口

时间:2022-04-24 10:02:13       来源:腾讯网

别具一格的耳机,但它仍是耳机。

Nothing Ear (1) 是一款 TWS 耳机,也是 Nothing 这家公司迄今为止发布的唯一一款硬件产品。

从 AirPods 发布之后,即使 TWS 耳机市场已经成熟,但主流 TWS 耳机市场也仍然充斥着位数众多的「AirPods 模仿大师」。长此以往沉浸在这种环境中,我迫切地希望看到更多带着创造力的新品问世。

Nothing Ear (1) 可能就是这样少有的选择。

关于 Nothing

在介绍耳机之前,首先要知道的是,Nothing 是一加联合创始人裴宇(Carl Pei)在离开一加之后,在伦敦创立的消费电子品牌。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Nothing 现在的营销策略:用引人瞩目的设计以及理念,再加上一点性价比来吸引追求时尚与科技的线上新世代用户。既有一些早期一加手机的影子,又有很多你经常在潮流品牌中看到的元素。

早在 Nothing Ear (1) 发布之前,裴宇就在诸多媒体采访中多次表示 Nothing 的使命是「改变科技产品现状」,认为如今的各种数码产品都让人昏昏欲睡,他自己声称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过科技产品的发布会了。

收购「安卓之父」安迪鲁宾离开 Google 之后创办的手机品牌 Essential、投资者包括 Google VC、高通等机构,Nothing 从来都不缺乏噱头。

但至少,在长期使用之后,我仍然认为 Nothing Ear (1) 是一款有趣的耳机。

外观

Nothing Ear (1) 的透明设计其实是瑞典知名音乐设备厂牌 Teenage Engineering 的手笔。在我看来,这一设计是为了更加鲜明地宣誓某种品牌理念:「带回行业缺乏已久的兴奋感」。

但 Nothing Ear (1) 也并非一款「离经叛道」的耳机。在 Nothing Ear (1) 正式发布之前展示的设计概念图中,其实我们有看到更多远比最终设计更突破想象力的设计。

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曾在自传中阐述他的设计理念:「如果设计能超越产品本身的属性,成为产品本身的最重要的色彩,甚至是传达出品牌最细腻的部分。就是对一个商业设计的最高称赞」。

从这个维度来讲,Nothing Ear (1) 的设计已经达到了这种目的。全透明的机身设计完全可以说是 Nothing Ear (1) 最显著的特征/卖点。

透明设计其实在很多经典产品中都有出现,包括早期的 iMac、GameBoy Color 上都能看到透明塑料外壳的设计元素,与其说为了美观,不如说是设计师为了让产品不那么冰冷,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来给数码设备加入更多「人文主义」。

但与手机「透明探索版」曾出现的那种为透明外壳、在手机原本主板之上再加一层「装饰板」的那种设计不同,前者更像是盲目追逐潮流,最终却两不讨好的拙劣模仿。外壳透明则意味着更复杂的内部元器件选择与布置,从主板到电容/定位磁铁的配色选择,都不得不被加入设计考虑范畴内。

在成本控制就是生命线的消费电子市场,困难的设计意味着耳机售价会变得更贵,以往能用粘合剂直接固定的元器件为了保证透明外壳之后的观感不得不另辟蹊径。

在入手黑色版本之前,我也曾有一段时间使用过 Nothing Ear (1) 最初发布的白色版本,但对于 Nothing Ear (1) 这样的设计来讲,「暗色模式」显然不只是把外壳涂黑就万事大吉:黑色版 Nothing Ear (1) 在外壳上保持了原版的透明风格,但在机身内的主板、磁铁以及耳塞等配件上做了更为细致的黑化处理,充电仓同样如此。

加上这些设计元素,黑色版本最终呈现出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原版的气息,因此即使塑料材质的充电仓很快就变得划痕满身,我也从来没有考虑像使用 AirPods Pro 时给充电仓套一个保护壳那样的选项。

硬件

实际上,作为 Nothing 的首款硬件产品,直到 2021 年底,Nothing Ear (1) 的各种 Bug 才逐渐被修复完善。这让今年一月正式发布的黑色特别版更像是某种「正式版」产品。整体稳定性以及操作识别准确率都有明显提升。这才是真正觉得「是时候介绍一下它」的时候。

相比外观设计,Nothing Ear (1) 其他部分的硬件相对平淡无奇得多:配件只包括备用耳塞、数据线。在半年高频率的软件 OTA 更新之后,如今 Nothing Ear (1) 的主动降噪模式(ANC)在检测到嘈杂外部环境时已经可以自动开启。摘下其中一只耳机,音乐也能随之暂停,当然就 AirPods 的标准来讲,Nothing Ear (1) 目前的检测速度与准确度都稍逊一筹。

开启主动降噪模式之后,耳机最高可以支持四小时的收听续航,如果关闭主动降噪续航成绩能略微提升至五小时;搭配充电仓能实现最长 34 小时的续航(官方数据)。

在耳机的手柄处上下滑动就可以快速调节音乐音量,我觉得这一设计对我而言最为实用,你也可以在 App 中设置,通过按压来呼出手机端语音助手来进行一些语音操作。

同时作为一款深层仍然将「性价比」作为产品竞争力一部分的产品,Nothing Ear (1) 也没有加入对高通 aptX 或 LDAC 等专有音频编码格式的支持。Android 设备最多可以使用 SBC 串流协议来略微提升音质,iPhone 用户就只剩下 AAC 可选。

不过在软件体验部分,Nothing 还为这款耳机准备了一个简单的独立 App,你可以在这里升级耳机固件、手动改变收听模式以及手势操作。耳机也可以在这里切换至低延迟模式,观看视频尚可。

对 Android 爱好者来讲,除了 App,Nothing Ear (1) 还原生支持了 Android 的 Fast Pair 快速配对技术,这是由 Google 主导开发的 Android 原生外设快速配对协议。

连接手机,Fast Pair 就能自动连接耳机、在桌面小组件上显示耳机左右耳/充电仓的剩余电量,首次配对还会有弹窗提示。就像 AirPods 与 iPhone 的配对过程一样。今年晚些时候 Google 还会陆续在 Windows / Chrome OS 平台加入对 Fast Pair 的支持。

当然这些其实并非 Nothing Ear (1) 本身的功劳。但依附一个(相对)更完善的生态,对于性价比产品来讲能显著提升搭配其他设备的使用体验。在我看来这是 Nothing Ear (1) 在软件体验部分最大的加分项。

虽然 Nothing Ear (1) 在设计上做出了很多改变,但好在其他会影响耳机日常使用体验的功能上也没有妥协太多:IPX4 级防水、Qi 无线快充(充电十分钟可支持八小时续航电力)都有支持。至少在这些硬件配置上,Nothing 没有让 Ear (1) 在同价位耳机配置上落于人后。

哦对了,Nothing Ear (1) 的售价是 99 美元/ 99 英镑,黑色特别版相同。在国内购买售价大约在 700-800 左右。

总结

关键词: tws耳机 airpods iphone nothing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