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冬奥会闭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时间:2022-02-26 17:28:18       来源:腾讯网

2022年北京冬奥会精彩落幕,有太多亮点值得回味,让我们一起来盘点闭幕式上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AR合成万千红丝带

闭幕式上,12只生肖冰鞋在地屏上留下的“痕迹”逐渐形成一个“中国结”形状。与此同时,由AR(增强现实)技术生成的美丽红线,在天空上优雅生长,编织成一个巨大的“中国结”包裹雪花火炬,与地面影像交相辉映。

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升起的晶莹“大雪花”不同,这个“中国结”并非是物理真实存在的,而是用数字AR技术合成的。它以超高精细度形成仿真的视觉效果,不仅看上去宛如实物,而且还能加上魔法般的特效点缀。

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摄

动图源自央视新闻

从画面上看,“中国结”时而流云漓彩,时而飘逸灵动,不停地变换形态,地屏上的倒影也随之呈现不同的质感。有媒体报道,为实现这些变化,设计团队一共设计了55套“中国结”备选。团队对每一种形态都多次尝试改进,并根据现场灯光效果实时调整。

此外,在运动员入场过程中,地屏上的“中国结”再次呈现新变化——身着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不断填充“中国结”图案中的空白,形成七彩“中国结”。

动态光束催生“折柳”

伴随悠扬的乐曲《送别》,在10522平米的超大地面显示屏上,一道道光影宛如真实的柳条在随风飘扬。演员手捧发光柳枝,轻盈缓步进入场地,闭幕式进入尾声。

这一逼真效果源自开幕式上就用到的超大地面显示屏。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LED三维立体舞台,可以完美呈现裸眼3D效果。

在这个节目之后,一束束灯光从地面升起,逐渐点亮夜空。其背后的“真激光”显示技术以三基色激光为光源,在色彩、颜色方面能够实现图像的高保真再现。

据了解,激光显示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BT.2020超高清国际电视标准的显示技术,被视为继黑白、彩色、数字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

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在演员行进过程中,地屏配合演员行走路径发出点点光芒,与发光柳条交相辉映。据媒体报道,这得益于地屏精准的动态咬合。为准确诠释“折柳寄情”依依惜别的氛围,闭幕式幕后团队搜集并制作了大量柳枝造型的动态小样,同时结合现场演员、中央光束等的联动演绎,最终完成设计方案近100版。

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AR制作独一无二的雪花

在闭幕式尾声,圣火在孩子们的歌声中缓缓熄灭,围绕在火苗周围的雪花顿时回落到地屏,并缓缓向天空飘散。朵朵洁白的雪花伴随着音乐逐渐绽放出金色光芒,温暖又耀眼。

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摄

据报道,画面中呈现的每一朵AR雪花都独一无二,形状各异。幕后团队人员透露,要在升空时实现完美效果,地屏上的所有图案都必须和虚拟图案保持形态和点位完全一致,星星五环的地面图像也要与道具装置无缝配合,才能让观众觉得五环仿佛就是从地面上被提起来的。

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摄

石墨烯材料制成加热座椅

历届举办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场馆都会遇到“低温开放环境温暖保障”的问题。在此次冬奥会开闭幕式中,使用了石墨烯发热材料制作而成的加热座椅、加热沙发、加热桌子、加热地毯被应用在“鸟巢”中,实现温控管理。未来,这种发热座椅将继续在公交车站、下沉广场、户外连廊等场景使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闭幕式现场加热座椅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国际一流的大型半开放场馆,开幕式当天最低气温-6℃,闭幕式时气温-2℃,在-10℃的室外环境中,发热座椅可以在2分钟内发热。

据了解,“鸟巢”配备了很多先进的设施,场馆电力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考虑。石墨烯发热布料的电热转换效率高,在24V低压启动的条件下,可以迅速实现升温和热传导,既不会给电力系统带来额外负担,又能高效完成热保障任务,将整个“鸟巢”观礼台电力总需求控制在“鸟巢”整体电力负荷的0.098%。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